首页 > 部门与课程 > 境内部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狂奔的胡萝卜、驰骋的玉米芯……这所小学举办了一场“美味”赛车比赛,看看谁跑了第一!

2022-01-04

雕刻成小猪造型的水萝卜小车、满载小西红柿的白萝卜小车和玉米芯小车、胡萝卜小车都来了!随着五颜六色的“胡萝卜”“白萝卜”“玉米”车轮的滚动,食物小车狂奔在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二年级科学课的课堂里。

 

这是在世外小学二年级的科学课上,举办的一场特殊的食物小车比赛。学生们用食物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小车,从45度的斜坡上不借助外力自由滑下。

谁的小车跑得最远?

谁的小车最有创意?

一起来看!

这么多萌萌哒食物小车,

你想Pick哪一个?

微信图片_20220106132335.jpg

满载着蔬菜的水萝卜小车,雕刻成了小猪,样子十分可爱。


美味的沙琪玛和饼干轮子组成的小车,是不是跑起来马力更足呢?现场,不少学生表示都尝试过这种材料,但是“黏糊糊”的手感“劝退”了不少同学。

微信图片_20220106132423.jpg 

 茄子战车上还载着一名宇航员,小车手也有一个探月梦!



微信图片_20220106132430.jpg

柚子皮缝制成的赛车,“废物利用”标兵非你莫属了!



微信图片_20220106132457.jpg

流线型茄子战车的每一个零件都经过小车手的精挑细选。



微信图片_20220106132521.jpg

萌萌的南瓜老虎战车用他可爱的造型俘获了最多孩子的心,为设计师龚依晨小姑娘赢得了“最佳创意奖”。

“我想到马上就是虎年了,就用南瓜做虎头、柚子掏空做老虎身子,然后画了一些花纹看起来更像老虎。你看这个南瓜头刚好可以当作老虎的鼻子。”龚依晨说。


微信图片_20220106132538.jpg

这个小车由洛艺同学和她的爸爸一起完成,为红薯车身和胡萝卜车轮雕刻造型,花了他们不少的工夫。

 

 

想要小车跑的远,关键在于……

这是世外小学二年级的科学课的一次项目化学习展示。

学校科技老师陈铀介绍,学生们刚刚学习了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轮轴的工作原理,通过这场比赛希望让学生在动手中了解简单机械中斜面的作用。在先前的课中,学生已经进行了食物小车的设计、实验、测试、改进等环节。

这堂展示课上,学生们分别根据跑的距离和材料运用的创造性,评选出“最佳轮轴奖”和“创意小车奖”。

要想小车跑得远,转轴和车轮的设计当然是重头戏。

轮子卡得太紧滚不起来,轮子厚度差别太大还会转弯……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了不少难题,也动了不少脑筋。

微信图片_20220106132629.jpg 

 

王蔚澄制作的以青萝卜为主体的小车行驶了3.5米,夺得了“跑得最远小车”的桂冠。 

这个爱动脑筋的小姑娘介绍,整个赛车的设计参考了赛车的许多原理,比如车身头部削成“尖尖的”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车身底部削平并架高是为了防止接触地面产生摩擦力。

最为考究当属车轴的设计。“我试过用牙签,但是固定不好,轮子特别容易掉下来。”王蔚澄说,经过很多次实验,最终她选择了吸管和木棍的组合,木棍连接和固定轮子,外面套上吸管便于轮子转动,并用夹子加以固定。 

王俊皓设计的“胡萝卜战车”车如其名,整车用胡萝卜打造,也跑出了3米的好成绩。不同于其他小车,他的“战车”车轮特别厚。 

他介绍说,这是因为在实验的过程中他发现,车轮的厚薄会影响车辆的行驶平稳和速度,比如有一边轮子不够厚小车就容易拐弯跑不远,而加厚的车轮不仅能增加车体的惯性,还更加平稳。

微信图片_20220106134111.jpg 

 

当然,比赛过程中也会有一些“翻车”现场,但这些时候,小伙伴的暖心身影总会及时出现。


南瓜小车刚滑下坡就“熄火”不动了,孩子们发出阵阵惋惜声。“没关系,你可以再试一遍”“已经很好啦”孩子们纷纷送上安慰的话。黄瓜小车跑到半路散架了,孩子们一拥而上捡起零件,帮小伙伴重新拼搭起来。

微信图片_20220106134130.jpg 

 

比赛结束不是终点……

学生们在动手动脑中学会了探究的方法,发现了“摩擦力”和“轮轴”的奥秘。

比赛结束后,食物小车也不浪费,全部跑到小朋友的碗里去啦!

 


但比赛结束并不是终点。你在比赛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如果有第二次比赛,你想花更多时间在哪一部分呢?”“你希望老师对这个项目有哪些改进?”比赛结束后,面对老师的“灵魂提问”,学生们高高地举着小手,争相分享自己的看法。

校长张悦颖介绍,像这样以项目为主导的课堂在世外小学已经成为常态。

世外小学通过对国家课程进行大单元、大概念的整合,形成项目化的科学课程体系。学生们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实现探究式、跨学科的学习,将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能力。

“我们希望学生们像科学家探索未知和工程师解决问题那样进行探究式学习。”张悦颖说。“知识不断更迭,未来孩子们更多地面对的是不确定性,希望在探究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及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