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三年级科学课程主题单元为“Space 宇宙”。学生围绕“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人类能生活的星球?”展开了讨论与学习,孩子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同时也对太阳系的构成、行星的大小、距离等产生了强烈的探究之心。
针对这些核心概念,我们通过丰富的课堂实践,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项目活动中动态构建学科知识。
Planet Size--- 八大行星的大小学习
要比较行星之间的大小,其难点为:1如何比较圆的大小?2如何直观的呈现星球大小比例?让我们一起看看,三年级孩子们是如何学习的吧!活动中学生使用小圆片作为课堂实践活动道具,将运用数学学科中直径、比例等概念,制作八大行星对应的圆片。
通过将小圆片(例如代表火星的圆片)放置在较大的圆片(例如代表木星的圆片)的直径上来比较八大行星间的大小关系。进而理解行星大小的概念。
Distance 八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孩子们围绕“如何制作“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的模型?” 进行了深度探讨与研究。其中涉及到单位转换、同比例缩小等学科知识。
(学习单位换算)
根据同比例缩小后的距离,孩子们在小花园里用卷筒纸、卷尺等工具制作距离模型。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去感受不同行星到太阳距离的远近关系,并在活动中通过观察不同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用了多少节卷筒纸来了解距离间的倍数关系。
Solarsystemmodel太阳系模型
经过对八大行星的大小以及距离的学习后,孩子们用各具创意的材料制作太阳系模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巧思吧。
在针对太阳系的结构、行星大小、距离等核心概念的学习中,不只是同学们在探索学习,教师们也同样在探究如何多角度、多样化地设计课堂实践活动,促进孩子们对学科内容的深度理解。
撰文: 于翼童 陈铀
摄影:于翼童 徐立惠
审稿:孙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