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放入水中会沉会浮?自然课上老师引导孩子们计算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来寻找影响沉浮的因素。有学生提出问题“有些物体形状不规则,不好测出它们的体积”,“如何让不规则的物体变得可测?”,这是数学课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掌握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之后,学生就可以在自然课上测量更多物体的体积,从而计算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最后找到影响沉浮的关键因素。
数学课共2课时,小组讨论测量这些物体(橡皮泥、吸铁石、弹珠、土豆、胡萝卜、苹果、橘子)体积的方案并贴到相应的区域上,接着小组派代表抽取一个物体进行方案的筛选,选取工具后开启测量活动的实验,最后总结方法并反思与改进。
吸铁石小组直接利用初中公式底面圆的面积×高求它的体积,真是厉害了娃们!
橡皮泥小组尝试着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这样也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计算啦!这组孩子们还利用排水法测量了体积,两组数据对比出来,发现捏成橡皮泥的方法会有些误差,因为捏的时候很难把角完全捏成直角。
土豆、弹珠小组想到的方案也是排水法,借到合适的工具后快速地测出各自的体积。
苹果和橘子小组碰到的困难是它们会漂浮起来,想到的方案是借助牙签把物体完全浸没到水里,这样才能测出整个物体的体积。
胡萝卜小组的困难是借到的工具是没有刻度,想到的方案是测量出水面上升的高度从而推算出上面上升的体积。
最后通过与老师的数据对比,知道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要注意很多细节才能更准确知道它们的体积,在这个测量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排水法的原理,并经历提出方案→调整方案→实施方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停优化实验方案,提升应用与创新意识。
自然课共2课时,学生们用已学的方法测量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独立完成表格,然后小组讨论物体的沉浮与谁有关。
撰文 姚薇磊
摄影 五年级数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