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与课程 > 境内部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诗词华章 :世外小学境内部2025届五年级毕业大戏

2025-06-28


开篇.jpg

上海市世外小学毕业大戏以《诗词华章》为主题,169位五年级学生依托于毕业课程,以诗词为舟,探索中华文化。让我们走进学生对中华诗词的理解,共赴这场少年与中华诗韵的浪漫邂逅!


 

先秦风骚

中国文学的源头活水,以《诗经》与《楚辞》为双璧,承载着华夏文明最初的情感与哲思。

《楚辞》在简练语言中蕴藏天地,于质朴韵律间流淌永恒,奠定了中国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基因。

《橘颂》是屈原《九章》中的咏物名篇,以楚地橘树为象,寄寓高洁人格与家国情怀。此诗开创中国咏物诗先河,以四言为主、间杂楚辞体韵,被推为“千古咏物之祖”。橘树意象自此承载“志士仁人独立不迁”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图腾。



汉魏乐府

烽烟与柔情交织,南朝乐府如江南烟雨,《西洲曲》里莲舟轻荡,尽诉相思缱绻;北朝乐府似塞北长风,《木兰诗》里铁衣寒光,胡汉风骨熔铸成慷慨悲歌。婉约、雄浑,共谱华夏诗歌的月光与战鼓。


 

唐诗鼎盛

盛唐气象的凝萃,五言七言间流淌着明月清风与大漠孤烟。近体格律铸就音韵风骨,心物交感幻化意境千重——或见“星垂平野阔”的苍茫,或闻“大漠孤烟直”的壮阔,更藏“孤帆远影碧空尽”的缱绻情长。千年诗韵里,既有家国天下的金戈铁马,亦存青衫落拓的月下独酌,终成华夏文明最璀璨的星河。


 

宋朝词韵

宋韵流淌的乐章,长短句织就千年情思。婉约如李清照“寻寻觅觅”的愁绪,豪放似东坡“大江东去”的襟怀,柳永烟柳画桥间流淌市井烟火,岳飞铁马冰河里激荡家国热血。词牌为骨,平仄为韵,两万首词作如星河璀璨,映照出神州天地间最深邃的月光与剑气。


 

元曲心声

元代文人的血泪与月光,杂剧如金戈铁马,散曲似市井烟火。关汉卿以《窦娥冤》剖开世道疮痍,马致远借《天净沙》勾勒秋思苍茫。曲牌为骨,衬字为魂,白话里藏锋芒,俚语中见风骨——既有“兴,百姓苦”的泣血长啸,亦存“小桥流水”的婉转清音。三百年间,六百套曲、两千散章,为华夏文学注入市井豪情与生命呐喊。


 

明清诗词

也似竹影扫浊世。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道尽历史沧桑,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写尽人间清冷,袁枚性灵诗“苔花如米小”藏天地生机。笔墨间既有山河浩荡,亦见草木含情。一卷红楼,半部诗史,将世家兴衰熔铸成月光下的永恒绝唱。


 

近现代革变

自由的灵魂在文字中起舞,以意象为舟楫,载着时代的潮声奔涌向前。毛泽东诗词如熔铸山河的豪情,既有“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磅礴意象,亦存“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锐气,笔锋如剑破长空,将古典风骨与现代精神熔铸成时代的诗碑。


 


 

 

家长志愿者的爱与担当

在五年级“诗词华章”毕业大戏筹备与演出过程中,一群家长志愿者成为幕后最温暖的底色。

演出前,志愿者妈妈们化身为专业化妆师,专注地为孩子们勾勒眉眼、整理发饰,用细腻双手赋予角色灵动光彩;换装环节,她们又变身“时尚管家”,快速又有序地帮孩子更换戏服,让舞台造型始终完美在线。

志愿者爸爸们则扛起“体力担当”重任,在幕后穿梭忙碌。上下场时,他们精准搬运道具,沉重的布景、精致的陈设,在他们手中稳妥传递,为演出场景无缝切换保驾护航。

这些家长志愿者,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以默默付出诠释着对孩子成长的支持,成为“诗词华章”大戏成功不可或缺的力量,也让家校共育的温暖故事,在幕后悄然绽放。


 

诗词华章的幕后巧匠

导演张宁敏老师精心打磨每一个环节,从剧本编排到舞台呈现,让诗词故事生动流淌;舞蹈指导周晗老师雕琢每一支舞姿,赋予动作诗意灵魂;摄影摄像、道具制作的周锡雷老师,用镜头留存珍贵瞬间,以巧思打造专属道具。


 

以师者初心,筑毕业华章

在“诗词华章”毕业大戏的璀璨舞台背后,五年级组全体教师化身“幕后总工程师”,用智慧与汗水浇筑这场成长盛典。从前期人员统筹调配、精密规划每个学生的角色与站位,到演出时化身场控“定海神针”,实时协调舞台上下的千头万绪;总巡场老师穿梭于各个幕后角落,如“移动的安全卫士”,及时化解突发状况。他们以多面手的专业能力、事无巨细的责任担当,将繁杂的幕后工作编织成精密运转的“成长齿轮”,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舞台中央绽放光芒。这场毕业大戏的圆满,是五年级组全体教师献给孩子们最深情的毕业赠礼。

全体五年级老师.jpg

 

ending照.jpg

撰文:王婷婷       

供稿:张宁敏、林思毓

摄影:周锡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