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以信同学的作品“医患实时沟通小助手”在全球发明大会中国赛区(ICC Invention Convention China )中获金奖。这个作品从去年参加学校“奇思妙想校长奖”、 到之后的“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大赛” 再到今日的到 “全球发明大会”,不断迭代和优化。真是典型的“会思考、能探究、善表达”的世外娃。今天就请他来讲讲自己的参赛故事吧!
去年暑假的时候,学校开设了一系列名为“奇思妙想”的课程,正是这些课程让我踏上了科创项目的旅程。从确定项目目标,收集资料,进行探究笔记,到最后的项目展示,我逐渐了解了做一个科创项目的全过程。
后来的一天,爸爸的朋友来家里做客,我们聊天时听到他在医院看病的不愉快经历。他在诊室门口等了很久,却不见叫号,去找护士询问也没有得到准确答复。我感到非常难过,爸爸平时的工作已经很辛苦了,为什么病人们还是不满意呢?于是,我决定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通过阅读相关的心理学读物,进行广泛的问卷调研,我终于明白了透明、及时的沟通可以增进医患间的理解。于是i-connect医患实时一键沟通小助手诞生了。这个双向沟通装置,能让医生和病人的沟通更实时、更直接、更高效,病人和医生就能在最易产生矛盾的时候直接说上话。
记得那是一个秋日微风的下午,操场上各种“奇思妙想”百花争艳。我在展台前,和老师、同学们分享我的作品,听取他们的建议,这些讨论和探索,为项目后期不断的改善与调整指明了方向。
从一月份开始,我参加了第一个大型科创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次比赛给了我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走出校园,展示我的创意“i-connect小助手”。一次次的网上答辩筛。我们的展台相距不远,每当有评委经过,我们不仅主动站出来介绍自己的项目,还互相支持,拉着评委们逐一听完我们所有的作品,这甚至吸引了电视台的关注。和网上专注的答辩不同,我们学会了在硕大的会场里,在短短的几分钟的展示时间里如何突出作品的价值和亮点。站在思南路的科学会堂里,站在上百名院士的照片墙前,集体的荣誉感、对未来的使命感油然而生。选都让我不断完善“i-connect小助手”的产品设计和故事讲述。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一个优秀的作品,不仅要说服自己,更要让更多的人听明白,认同其中的价值。终评的那一天,我和学校的其他5位同学一起冲进了决选
到了5月份,我带着“i-connect”来到了全球发明大会(Invention Convention China),这是一个国际化的舞台。在上海赛区的决选中,我还遇到了奥地利领事。虽然我从来没有用英语介绍过我的项目,但我对自己的英语有信心。于是,我毅然决定跳过领事的翻译,自觉地切换成全英文介绍。奥地利领事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7月22日,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出征全球发明大会的国赛征程。这一次,我不仅带去了我的作品,还带上了“诊室门口”的场景展板。在演示的时候,我将装置放在展板的诊室大门的托架上,真实地模拟出使用场景,并特制了使用说明书,贴在诊室的门上。这样的展示更清晰地解释了发明的使用场景和产品的特点。在3000名选手参与的科创海洋里,我的展示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我突然发现,我的科创小发明不再只是模拟演示、记录日志,而是可以真正地投入到生活中,帮助到每一位病患与医生的产品。
奇思妙想校长奖、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球发明大会国赛金奖,这些荣誉带给我无比的喜悦和骄傲。但是在科创的历程中,我也看到了许多同龄人的发明作品,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国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国强”的重要意义。如今每个人的小小努力,都会在将来汇聚成祖国更强大、更繁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