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风的凉意渐渐,新学期意味着新的启程,于新生、于老生都是一段新时光的开启。世外小学国际部家委会也为家长们精心准备了一次关于“如何发现孩子潜力”的探索讲座。世外小学国际部家委会开展的家校共育课堂,立足于家长在教育层面的现实问题和育儿共鸣,秉持提供强有力的家校支撑和社会资源,帮助家长共同面对教育层面的难点和挑战。
10月30日下午,世外小学国际部家委会再次邀请到国家儿童绘本心理指导师单静女士,就“焦虑”这一话题,展开了题为“做不焦虑的家长——帮助孩子找到最好的自己”的家校共育讲座。
家长的焦虑是现如今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教育子女方面。家长的焦虑可以归源于“过度期望”和“教育方式”,那么如何识别焦虑、缓解焦虑,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面对教育问题,成为家长们迫切需要的解密钥匙。
是“你要做最好的”还是“要做最好的你”?
讲座伊始,单老师通过卡牌排位为本场讲座热身,直观地让家长们明白“你要做最好的”和“要做最好的你”之间的区别,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自我客体化的概念,并引出自我价值感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作为家长,要学会如何激发孩子内在的自己,让孩子主动去“要做”而不是被命令式地“你要做”。
(释义)自我客体化,简而言之是指个体将自己的身体、外貌、能力等视为外在观察者(他人)评价的对象,而非自己作为主体的完整存在,个体将逐渐将外部标准内化为自我评价的核心,进而形成自我客体化。
绘本链接:《蒲公英就是蒲公英》
关于自我客体化,单老师推荐了绘本故事《蒲公英就是蒲公英》。
摘选--“发了芽是蒲公英,长叶了也是蒲公英,花茎伸展了出来,长出一朵黄色的小花,蒲公英还是蒲公英……长在石头缝里的,是蒲公英;长在墙根下的,也是蒲公英;一颗是蒲公英;两颗也是蒲公英……呼地一阵风吹来,飘飘扬扬,漫天飞舞,蒲公英就是蒲公英”
蒲公英的花语是无法停留的爱,正因为它的无法停留映衬出它无处不在的爱,绘本故事用简单的言语,诠释出无论处于哪一生长阶段和生命状态,蒲公英依然是蒲公英!就像我们的孩子,无论处于哪个阶段,生活在哪里,孩子们始终是孩子们呀!如此独一无二!
自我价值感-陪伴、羁绊、信任、支持、被需要、内心力量
随后,单老师从自我价值感的六大要素逐一展开讲解,运用丰富生动的案例,引发家长们的思考,引导家长们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表达对孩子们的信任和支持,增强家庭纽带和情感链接,让孩子感觉到“被需要”,从而滋养和丰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家委会妈妈也就自己的亲身育儿经历与大家一同分享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心得感受。
绘本链接:《大城市里的小象》
单老师通过展示《大城市里的小象》这一绘本,带家长们一起进入小象艾略特的世界,“艾略特是那么小,他的成长充满了挑战;不被看见的小象艾略特在成长中遇到了小麻烦,觉得没有人能看见他,他很伤心;直到邂逅了比他还要小却碰上了大麻烦的小老鼠,通过艾略特的帮助,解决了小老鼠的大麻烦,艾略特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象;之后,小象和老鼠之间相互帮助,一起遇见了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我们的孩子,需要我们去发现,需要被看见。无论年龄、无论身材的高矮,小象就像我们的孩子,时常都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在这个大千世界,我们都有感到迷茫和被忽视的瞬间,更何况孩子们呢?对于这个世界而言,我们都是个体;但是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而言,我们家长就是他们的全世界。单老师衷心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人生之旅上育见最好的自己,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让之闪闪发光。
Q&A头脑风暴环节
讲座最后,家长们积极举手提问,向单老师提问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和情绪处理的问题,分别从平时与孩子如何交流沟通、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停止游戏时间、如何挖掘孩子闪光点等具体问题出发,向单老师请教,随之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吴将妈妈就“孩子是否能被看见”这一话题,结合世外国际部的IB理念进行了分享,在世外国际部,每个孩子都能够“被看见”,每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到他们所喜爱的课堂学习和社会活动中去探索和实践,每个孩子都有闪闪发亮的机会,这一分享让与会讲座的新生家长们都频频点头,表露出对学校教学理念和宗旨的肯定。同时,国际部家委会也呼吁,在校园之外的家庭教育以及家校之间有效、有爱以及理性沟通的重要性。家委会也会积极开展共性话题的征集,为家长们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不断探索和开展多元化的家校共育课堂。
撰文、摄影:国际部家委会